管他路怎麼彎,我們一起轉
2021年2月1日,對緬甸的青年世代來說,像是故障的升降台,打亂排好的節目表,正預備登台的他們,狼狽跌成一團,一片唉聲狼藉。政變1年,緬甸倒退10年……
緬甸街道一片汪洋
猶豫著要不要繼續向前踏,灰⿊色的⽔即將淹過我的腳踝,眼前這漫延又令⼈困擾的液體不是能拐個彎繞過的,這是每天出門的必經之路,也是必淹之路,雨季每天都有突來的⼤雨,漫天叫囂著。
那些人們,那位宣教士,那一位媽媽
電線上站滿了成群的鴿子,悠閒地四處張望著;買菜的人們熙來攘往,尋找著下一餐的食材;城市中,還林立著為數眾多的寺廟,各個金碧輝煌,成為人們精神寄託的所在。
攝影師宣教日記:緬甸潑水節
是今天,全緬甸陷入狂熱的潑水攻防戰。每一個街角都埋伏著殺手,不誇張,大家真的是殺紅眼,沒有什麼認不認識,可以不可以,潑就對了……
仰光街道蘊藏的五則故事上集
《攝影師宣教日記》 我在緬甸仰光街道繞啊繞著,嗅著故事的去向。 觀察城市裡的庶民們,按著他們的日常緩緩轉動,我被他們的每個姿態吸引,那看起來極為平凡的,叫賣,汗水,凝視,我捕捉這些影像表層裡蘊藏的信息。
跨文化心情記事
越過邊境到緬甸的那個上午,有種走過時光隧道的感覺,從物產豐饒的泰國走到橋的對岸,穿著軍服、印著緬文的那一頭……
那些在緬甸的事-大女孩Susu
緬甸跨文化心情記事
那天晚上,緬甸活石學生中心三樓的女生房間樓層,照常悶熱。
11月中的晚上,聽說台北飄著小雨,南方的這個城市,
卻是擺著電扇穿著無袖上衣還無法驅趕身邊的熱氣。
緬甸前線實況報導
以勒是緬族,13歲,2016年我第一次來緬甸的時候,他小小一隻,經過兩年每餐2大盤飯的加持,他成了緬甸活石學生中心最高的孩子……
LIVING STONE 打破族群藩籬
回到仰光的第三年,陳瀅心宣教士租一棟老舊木屋, 開始了LIVING STONE 活石學生中心,並親赴緬北地區探訪少數民族的家庭,招募14位孩子來到仰光,與其他學生中心不同的是,這裡有各個不同族群,沒有人會把緬族和欽族放在一起,也沒有看到克倫族和景頗族,拉胡族,克耶族在同一處,這裡學生人數不多,但卻集合了好幾個族,她打破規則,因為有一件事很重要,就是《合一》……
Esther 妳為什麼回來緬甸?
1988年,緬甸軍政府執政時在仰光大學鎮壓學生運動,當時的大學生陳瀅心親眼目睹軍人開槍射殺學生,心中充滿了恐懼、害怕,也對國家政府徹底失望。她和家人選擇離開那個令他們傷心、難過的土地,雖然那裡是他們生長的地方,也是他們的家,但她的全家從此分散在新加坡、美國和台灣……各地。 陳瀅心在心裡對自己說:「永遠不回來緬甸!」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