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亞宣教事

Kenya

擁有「東非十字架」之稱的非洲國家是....? 人口正好是台灣的兩倍、專出奧運飛毛腿選手,還有遊人心中的動物大遷徙天堂,答案就是「肯亞」!

從上到下的東非大裂谷將肯亞分為兩半,恰好與橫貫全國的赤道相交叉,因此獲得了「東非十字架」的稱號。肯亞雖然和南非同為非洲經濟基礎較為優良的國家,但近年也因著鄰近國家動盪情勢、恐怖攻擊頻傳。 至於肯亞人民的生活也不算佳,光是首都奈洛比,就有60%的居民住在貧民區裡,市郊有20個貧民區,多達300至500萬人。從高速公路上駛過,就可以清楚看見矮小屋頂交疊的房屋,沿著山坡地密佈。 「很多超過十歲的孩子,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。」在貧民窟的居民一天工資不到新台幣100元,還要養活一家五、六口,不用說上學了。

作為前英國殖民地,肯亞有號稱八成的人是基督徒,但多數只是掛名,急需教會更新及領袖訓練,也需要大家代禱, 讓政府貪腐得以終止、貧富差距有機會減少。

三分鐘看肯亞

video credit: Longly Planet

Imission1-map-kenya
0 +
肯亞民族數 Tribes
0 K+
未聽聞福音人數 Never heard Gospel
POLITIC

去年8月總統大選,爆發舞弊疑雲,有50-70人在抗議過程中死亡,最高法院雖判決重選,還是由爭議高的前任總統甘耶達連任,造成暴動不斷,甚至發生當選者和當選者同時舉辦就任典禮的誇張情事。近年肯亞恐怖攻擊頻仍、貧富差距嚴重、社會動盪加劇等,都讓國內籠罩在焦慮、恐懼、不安、悲觀的氛圍中。

ECONOMY

東非中經濟最發達的國家,但仍受困於電力、通訊、道路等基礎設施不足、失業率偏高(40%以上)、政府效率不佳及物價高昂的窘境。肯亞缺乏天然資源,農業為最大產業,玉米種最多,最主要經濟作物不是咖啡、是茶葉。近年肯亞成為中國一帶一路計畫進入非洲的重要門戶,政府向中國貸款上千億蓋鐵路,飽受批評;另外,大批肯亞人受雇於中國企業的同時,也帶來低薪、不當解僱及文化衝突的問題。

EDUCATION

肯亞有8年小學+4年初中的免費義務教育,大部分的人初中畢業後,得出外工作幫忙家計,官方語言是英文,學科包含宗教、社會文化、藝術和其他傳統學科。雖然義務教育比多數非洲國家長,但師資良莠不齊是長年問題,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擔任,缺乏教學品質評價制度。

RELIGION

每十個肯亞人中,約有七個人是基督徒、兩位是伊斯蘭教徒,只是西方諺語有云,「非洲的信仰是一公分的深度。」也就是掛名基督徒,生活與信仰是可以分開的,急需教會更新及領袖訓練。

James & Melody
肯亞恩慈小學負責人 / 錢韻中牧師夫婦
張博涵 宣教士
肯亞內羅畢靈糧堂 傳道
台灣宣教士為肯尼亞貧民區點燃希望

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内的穆库鲁贫民窟里,26年前来自台湾的钱韻中宣教士在这里创办学校,用教育让贫民窟的学生脱离贫穷,找到人生希望。目前为止,已经有600多位的毕业生。 (影片來源:美国之音中文网)

夢想起「非」/ 張博涵、黃興旺

張博涵,三歲時父親即因腦瘤過世,生死無情,也讓她在小小年紀便思索「若人終有一死,什麼是生命的意義?」為了找答案,她當過日本料理學徒、做了一段時間的老師,卻怎麼也沒想到,她繞過大半地球,在非洲的肯亞找著了熱情與使命,甚至遇見了另一半黃興旺…(影片來源:真情部落格)

我要如何參與肯亞的宣教計畫?
How can I be a part of missions in Kenya?

Hakuna-Matata(哈庫納-馬塔塔) !
這是斯瓦西里語,意思是「不用擔心」,也是肯亞人見面時的招呼語。

還記得迪士尼電影《獅子王》嗎,丁滿和彭彭就以此唱出了朗朗上口的主題曲。 樂天的肯亞人,擁有得天獨厚的音樂細胞,只要一點點音符,大家就可以自創歌詞、搖擺起來。望著他們隨音樂起舞的燦爛笑容,頓時好像煩惱都沒有了! 也許是寬大的藍天草原,使人心胸也開闊了起來,在肯亞,自從二次世界大戰後,肯亞政府陸續設了40多座國家公園、野生動物保護區,也宣佈全面禁獵後,每年7-10月,就是遊人可以親眼見到動物大遷徙的時刻,比discovery更精彩。

談到吃,肯亞融合印度風味與前英屬殖民地特色的融匯菜的飲食,誕生了例如薑奶茶(紅茶、牛奶、蔗糖、生薑及各種香料)、烏咖哩(餅塊狀,色澤呈米黃或醬紅色,分別使用當地產白玉米或紅小米製作,吃起來像爆米花、鍋巴)、燉腰豆(使用印度香料調味,常見的是加入馬鈴薯、牛肉、番茄、洋蔥一起燉煮)、烤肉(整塊羊腿架在燒得通紅的野生灌木枝上,烤得外焦內嫩、香氣四溢)等等,頗具特色。 有機會去到肯亞,不要忘了入境隨俗用Hakuna-Matata說聲嗨,盡情探索大自然的美麗,用充滿香氣的食物溫暖你的胃。

image credit: Walt Disney Pictur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