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教心故事

什麼是不可少的?

在台灣,因著新型冠狀病毒所設立的相關管制,因著「加零」天數的增加,境內疫情平順,政府也在日前進行解封的動作。在這一波全球疫情所產生的衝擊,各國面臨經濟重挫,無一不希望自己國內的經濟快速復甦。但許多經濟學者預估,多數國家將在未來改採「貿易保護主義」,以維護國內企業與勞工免受世界動盪影響。這也表示,疫情後將加劇反全球化,而這其實非常不利於國際貿易分工。

從古至今,人類社會一旦遇到重大疫情,就會對舊有的生活型態造成天翻地覆的改變,而新常態,就孕育而生。例如流感的爆發,讓第一線醫護人員將戴口罩成為標配;SARS的傳播途徑,讓公共場合的感應式水龍頭逐漸取代旋鈕式的水龍頭。而宣教又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?而我們又看見什麼樣的契機呢?

各國因著疫情,加強管制邊境進出,在簽證的申請上,困難度勢必增加。因此近年來所談論的「營商宣教」和「專業宣教」更凸顯出其策略性。但營商的身份,不能只是為取得簽證的掛羊頭賣狗肉心態,因為可想像的未來,各國在簽證核實的監督,必會提高。若要營商,對要出去宣教的我們來說,現在需要預備的會是什麼?而「專業人才」的延攬,一直都是世界各地不論是企業、政府部門,甚至是NGO都從來沒有停止過的。因此如何培養自身的一技之長,並打開視野了解世界的脈動,在規劃宣教路時,變得更加重要。

當我們不斷討論、思考用何種身份前往宣教禾場服事時,同時也提醒著我們:「宣教,不是用看待一門事工的眼光來衡量,而是我們基督信仰的實踐。」不論我們是用什麼身份進到禾場,我們都需要活出基督的見證,而非傳遞帶著自身文化的宗教。

不論是用什麼身份被差派,又或是以什麼差派機制前往,多元的宣教策略已在發展中,這是無法忽視的事實。策略,的確會因著大環境的轉變更新,但「宣教教育」卻是從來都不可少的,因為基礎的宣教教育將幫助我們奠定健康的宣教視野。從聖經開始扎根,並瞭解基督信仰在歷史中的發展,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處境……這一切都使我們學習謙卑,不再以自身優越強加於他者身上。有句話說:「我們覺得好用的,或許沒錯,但不一定適合他人。」我們必須知道,在宣教路上,如何避免文化上的錯誤重蹈覆徹,也是見證的一部分。

台灣神學院的林鴻信老師在最近的一場網路座談中談到:「聖靈的同在,是會讓人有更多國度的價值觀,會使人喜愛上帝的公義和慈愛。並以這樣的價值觀取代世俗的價值觀,並以生命的樣式活出福音的見證。」 因為我們如何活著,我們如何思維,我們如何選擇,正在見證我們所相信的那一位,不論你身在何處。

作者介紹

Share:

留言回應

讀完文章有什麼想法或感動嗎?或是有什麼話想對宣教士說的,都可以留言由 Imission1 轉交喔~
有時候,僅僅一句簡單的鼓勵,對遠方的宣教士們來說,都是非常巨大的支持!